3月17日,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在湖北省襄阳市召开,省农机发展中心王进仁主任代表我省作了题为“创新扶持政策 助力全程全面”典型发言。
创新扶持政策 助力全程全面
(2019年3月17日)
山西山多川少、旱多水少,特色种养业资源丰富,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对我省尤为迫切。近年来,我们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民对机械化生产需要为目标,坚持“五个围绕”抓扶持政策创新,助推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一是围绕有机旱作农业抓政策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提出“山西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的重要指示后,省政府出台了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意见,将“农机配套融合”作为六大工程之一。我们认真落实总书记指示,制定了《关于加快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2018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将“农机配套融合工程”细化为农田宜机化改造示范、机械化秸秆还田提质、农机深松整地、机械化生态保护、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农艺配套融合等六项具体工程,配套提出以奖代补、作业补贴等政策措施,推动工程落地落实。省财政投入4000万元,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564万亩,补助标准由每亩25元提高到30元;完成机械化秸秆还田2408万亩,机械化加工转化农作物秸秆377.8万吨。特别是针对丘陵山区农田地块小、坡度大,大型机具进地难、作业难的实际,协调省财政追加资金1200万元,实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8000亩。
二是围绕农机绿色发展抓政策创新。近年来,我省提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将电动农机作为延伸产业链、拓展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一项具体措施。我们紧抓有利时机,积极争取省政府将电动农机奖补列为2016年度新实施十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出台《关于推进电动农机发展的实施意见》,投入5000万元,在20个县开展电动农机奖补,最高奖补比例达到85%,共补贴1.2万农户购买1.4万台件电动农机新产品,有效推动了电动烘干、电动除草等绿色农机的推广应用。国务院办公厅专门约稿,新华社、人民网、山西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是围绕示范引领抓政策创新。示范引领是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2015年以来,我省采取省县共创的机制,累计投入9000万元,在全省49个县开展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乡村创建活动,建成示范县30个、示范乡100个、示范村500个,芮城等5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投入3480万元,开展农机化示范社场户创建活动,培育国家级示范农机合作社56个,省级示范农机合作社220个、机械化家庭农场185个、农机大户350个,促进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投入5720万元,加大丘陵山区机械化以及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应用、果园管护、植保无人机飞防等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力度,打造了一大批示范典型样板,有力促进了我省农机化发展延展拓面、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四是围绕脱贫攻坚抓政策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是我们农机部门的分内之事、应尽职责。一方面,我们在安排农机项目资金时,将60%以上的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另一方面,探索开展了“农机合作社+贫困户”的农机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将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注入农机合作社形成固定资产并量化为股,贫困户以股入社、按股分红,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了“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农机扶贫新路子。截至目前,共投入省级资金1400余万元,带动市县整合投入扶贫资金近6000万元,建立187个农机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吸纳和带动6100余户贫困户、1.8万名贫困人口,户均分红800多元。
五是围绕金融扶持抓政策创新。农机合作社自筹资金难、融资渠道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与农行山西省分行多次协商,联合为农机合作社融资贷款提供专属授信额度,并初步达成为农机合作社量身开发农机购置贷和农机经营贷等金融新产品的战略协议。目前,由省市县农机部门考察推荐、农行部门审核确定64个农机合作社进入授信范围,授信额度达到38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短缺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