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山西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1日

  从2008年开始,按照阳泉市郊区发展高效农业的统一规划,郊区开始着力发展设施农业,至2012年五年的时间内,阳泉市郊区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在农业增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到2016年底,受资金、技术、销售、品种和城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设施农业规模大体呈萎缩状态,正常经营的设施农业总面积仅剩1045.2亩(887个),其中日光温室489亩(414个),塑料大棚416.2亩(325个),中小拱棚140亩(148个),主要以种植大路菜为主。以下阳泉市郊区从设施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情况、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等方面对这一产业的发展进行探索性的调查研究。
  
  一、设施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情况
  
  如上所述,全区设施农业发展举步唯艰,大体呈萎缩状态,除河底北庄村、东村规模稍大、管理规范外,大部分属于农民个人自种自销,小本经营。因此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更是纸上谈兵,应用范围及种类屈指可数,机械化综合水平仅为%。在日光温室中仅有卷帘机、管灌、微耕机、运输机械等能普遍应用,穴盘精播机、移栽机空白,环境调控装备只在北庄鑫海种植合作社有示范应有。主要生产过程基本为人工作业。
  
  二、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设施农机化投入不足
  
  2008年以来全区在设施农业上投入较大,但只停留在土建和苗木的补贴上,用于农机上的很少。由于建造高标准日光温室投资太大(每个温室投资约6.5万元),并且生产费用较高,如果再在机械化上投资,农民感到比较吃力,比如卷帘机可以节省人工,增加光照时间,但还有许多大棚目前还是人工卷帘,存在很大的隐患。加之近几年已开展设施农业种植的销路也不是太好,影响了农民收益,因此农民购置设施农业机械的热情不高。
  
  2.温室规模小,机械效益不明显
  
  温室规模小,一家一户在机械化上投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益,有的机械需要多个温室联合,但由于意见不统一,无法操作,加上作业时间短,农民感到购置机具不划算。
  
  3.机具用途单一,机械使用受限
  
  如微耕机功率较小,旋耕、深耕作业在深度和效率上达不到要求;微耕机配套机具销售价格还偏高,农民难以配齐各种机具,致使微耕机的扶垄、覆膜、开沟、喷药、收获等多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目前用于棚内植保作业的机械仍然是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雾化程度差,作业环境恶劣,尤其在病虫害多发年份,往往因工作效率低而贻误了防治最佳时期,造成经济损失。
  
  三、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1.强化组织管理,切实加强领导。蔬菜、农机、农技等各部门分工合作,加强组织协调,负责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建立种植-销售服务体系,解决种植户销售问题。建立提供技术服务和种植品种的指导导向体系。
  
  2.在适合设施农业建设的区域进行区域设施农业建设,形成区域规模;对于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有前景的示范园区要择优给予资金、技术支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发基金用于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设施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3.坚持因地制宜,搞好装备选型
  
  要根据农户需要,引进和推广适宜棚室作业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价格便宜、质量可靠、群众易于接受的微型耕作机;根据生产要求,配备开沟、扶垄、覆膜、育苗及移栽设备;要对棚内植保机械进行更新;利用大棚内现有的电力,配套防治效果更好的小型植保机械。同时在经营形式上,可采取农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合作社,避免重复购机,增加农户负担。
  
  总之,阳泉市郊区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路途艰辛,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宣传,提高农民认识,同时更需要强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希望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阳泉市郊区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有大踏步的前进,使设施农业这一产业能成为全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