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盂县西潘乡石家庄村的村民们正抢抓农时收获马铃薯。在村东侧的马铃薯种植示范田里,盂县聚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们正操作新型马铃薯收获机进行机收作业,轰鸣的马达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给农户增收带来新的希望。
在机收作业现场,两台马铃薯收获机在田地里调转自如,先进的机收设备将一垄垄成熟的马铃薯从土中翻出,使之干净无损地与泥块、根茎分离,方便捡拾。村民只需要将地面上散落的马铃薯收集装车,便可运输到市场销售。经测算,一台马铃薯收获机只需要40分钟便可收完一亩地,比人工收获快不少。
石家庄村位于盂县西北部,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零散种植马铃薯和杂粮等作物,收入普遍较低。当地传统的马铃薯种植与收获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无法实现规模化种植和商业化生产。2015年,石家庄村成为市农机中心的包点扶贫村。针对制约该村发展的问题,市农机中心将石家庄村作为西潘乡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点,通过试验示范、技术扶持等措施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带动农户调产增收。
市农机中心派驻石家庄村的“第一书记”冯云贵介绍,地里的马铃薯收获后,将全部按当前批发价格销售给农场。初步估算,与种植玉米相比,机械化种植马铃薯每亩地可增收300余元。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为贫困地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开辟了新途径。市农机中心推广站站长张志国介绍,作为一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比人畜作业提高生产率10倍以上,每亩可节省人畜成本200元以上。近年来,市局积极推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目前全市马铃薯机械化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万余亩。明年计划在更多贫困乡镇进一步推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扶持,引导更多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脱贫增收。